為什么有人采購
冷風機等配件,做完
冷庫項目后,不用擔驚受怕,不操心維修,而有的人就麻煩重重,一邊是甲方電話轟炸,一邊是廠家推諉。
這就是采購的玄機,今天《制冷商情》為大家邀請到專業生產冷風機的企業——
浙江凱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探討其中的內幕。
采購冷風機玄機一:看面積還是看冷量?
冷風機可以看作是冷凍冷藏行業的縮影,市場需求大,行業處于上升期,企業一擁而上,但品牌分散,各家技術水平參差不齊。
有些企業為了掩蓋技術能力不夠,沒有測試手段等問題,拼命輸出采購冷風機看面積的論調,導致很多采購者走入誤區。
浙江凱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方面指出:“賣面積是不夠科學的,冷風機有不同的翅片及管型以及排布方式,風側與
冷媒側的匹配計算也很重要,加上多路
制冷劑分配均勻與否等等很多因素決定著最終的換熱效率,造成選型的結果與實際需求大相徑庭,最后在終端的控制溫度、調節速度、能耗、故障率等全方位受到影響。同樣的面積、換熱效果不同,到底能發揮出100w還是200w的能力,完全取決于不同的應用情況。”
如果簡單粗暴的用單一面積來計算,不僅會給采購者帶來應用上的誤區,也迫使行業進入了簡單的同質化競爭。進一步來看,如果低廉的設計與高品質的產品都標注同等面積,賣同等價格,誰還會有動力進行持續的技術升級和產品改善?
而且此類情況不光體現在選型上,在產品的其它方面也會誤導采購者按片面的標準進行決策。浙江凱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在此鄭重提醒,“采購冷風機一定要看冷量,此外在選型階段一定要與專業人員進行充分溝通,確認工況,如此才能磨刀不誤砍柴工。”
采購冷風機玄機二:選國產還是國際?
無論是大眾消費品、奢侈品,大家對外資品牌有很深的“濾鏡”,有天然的好感,這與外資品牌良好的品質、過硬的技術密不可分,加上早期中國企業在品牌建設、質量把控等方面確有欠缺。
制冷行業也不例外,很多工程商和甲方直言:國內企業生產的冷風機與國際品牌的相比,能效至少差30%,事實真的如此嗎?
浙江凱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方面指出,“其實,最明顯的差距在于成熟穩定市場與快速增長市場的區別。發達國家的市場相對穩定,幾家知名公司占據了市場主流,市場占有率和產品技術波瀾不驚,行業規范、產品標準等成熟、健全,從技術到工藝、產品能效、
材料研究等都走在我們前面,這一點不可否認,具體到翅片、管型、風機、控制等方面仍是值得學習,甚至追趕的對象。
而國內市場隨著政策及行業實力的推動,整體不斷壯大,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,這也給行業參與者帶來了新機遇與挑戰,有的可能異軍突起,一夜成名,有的可能因為決策、運營失誤等成為被淘汰的對象。”
不過,隨著制造業的升級,國內知名廠家技術儲備越來越強大,甚至某些方面實現超越。像浙江凱迪全新推出了一款高效節能冷風機,其性能、質量、使用壽命以及制冷量完全可以與外資品牌相同型號媲美,而價格卻只有外資品牌的70-80%左右。
一些用過的工程商和甲方表示:“越來越認可國產品牌和國內冷風機了,國產大品牌冷風機不比國際品牌的差,有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。”
采購冷風機玄機三:這樣的企業要避而遠之
在有些企業看來,生產冷風機有一定的門檻,但也不是很高,無非就是設備和人才的投入。更有甚者認為,冷風機無非就是把管路做好,加上電路能吹風就行。
浙江凱迪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指出:“做冷風機有門檻,做好冷風機需沉淀。現階段,行業供應鏈成熟,基礎技術相對透明,然而資本門檻、行業積累都限制了新興企業發展壯大,加上行業標桿企業也在不斷反思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業務流程。如果有些企業還是抱著冷風機能吹風就行的態度,沒有塑造出獨特的競爭優勢,將越來越難在這個賽道繼續下去。
同時,越來越多企業入局冷風機賽道,采購者也不要怕,健康的市場需要攪局者和競爭者,好企業之所以好,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為有市場的壓力,存在虎視眈眈的市場競爭者。存在競爭的市場,是一個多贏的市場。市場良性運轉、企業自身能力提高,以及采購者的紅利,本質上都有賴于市場的競爭。”